| 师资力量 |
位于豫东民权林场的申甘林带,东西长25公里,南北宽2-4公里,面积6.9万亩,是亚洲十大、中国四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,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“绿色长城”,有“河南塞罕坝”之称。流连于此的文学家说,这是一方热土;画家说,这是一方秀土;历史学家说,这是一方厚土。读罢青年作家欧阳华的长篇报告文学《申甘播绿记》,不能不惊叹于他们观察之细致、思考之深邃。无声的历史,在此脉动乃至跳跃:68年前,这里沙丘连绵无边,寸草不生,风沙肆虐,苦楚贫瘠;68年后,这里碧野翠色欲流,林海郁郁苍苍,四时鸟鸣,富庶太平。
从“狂风黄沙枉断肠”到“林海滔滔百万兵”,是什么造就了这绿色传奇?答案还要从这里的人身上去找。这里的人民,演绎奋斗之美。
行动,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。民权造林人筚路蓝缕、播绿故道的连绵群像,堪与五彩斑斓的风景媲美。他们中,有祖孙三代接力造林,默默付出的翟际法、翟鲁民、翟文杰;有激情满怀地来到黄河故道,心里只有这片葱郁树林的老场长康心玉;有誓让沙荒变林海,在此写下忠于职守篇章的一对来自异乡的热血青年佟超然、张玉芝;有耄耋之年初心不改的林业劳模“老坚决”潘从正;有默默驻守林间小木屋,用脚步丈量着林区每一寸土地,坚守护林岗位的底世俊、李东亮……正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劳作,才使昔日狂风肆虐、黄沙蔽日的黄河故道,变成了如今碧波万顷、风景宜人的绿色林海,他们的身影是林区最美的风景!这里的气象,折射精神之美。68年来,三代林场人牢记使命,甘于奉献,铸就了艰苦奋斗的“河南塞罕坝”精神。
饿了啃口干馍,累了沙窝支个帐篷,总结出“高栽杨槐低栽柳”的栽种方法和“坑挖深、土埋实、树行与风向垂直”的种植技术,杨树、刺槐良种选育始终领先全国……平凡的壮举,展现着河南林业人的纯朴形象,彰显着中原儿女创造创新的出彩之旅。如此斑斓的风景,如此动人的风采,既有予人愉悦的物相,更有予人震撼的精神。
本书作者欧阳华感慨地介绍:她是哭着、笑着采访写作的,沾着泥土的资料,冒着热气的故事,带着露珠的采访,让她深刻地领略到林业部首任部长梁希对造林人的定位:“替山河妆成锦绣,把国土绘成丹青,新中国的林人,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。”这些可敬可爱的林人、艺人,与其说是在播绿于黄河故道,不如说是在播种希望。亲爱的读者朋友,倘若您有机会到民权徜徉申甘林带的林海,聆听那里的阵阵风涛,虔诚地放飞心灵,畅快地“森呼吸”时,请与那些树、那些林、那些人“说说话”……(葛凯丽)。
本文来源:必赢|bwin-www.128me.com